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此前报道中,兰州有关部门表示,所有城区已经回到正常状态供水,但是兰州水污染危机也引发了大家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关心和忧虑。现有的饮用水设施和监测机制到底能不能让我们喝上放心水呢?
受访者:我们这个净水设备的价格是从1000多块钱起到5000多块钱不等,原来这块还是挺空白的,最近这几年,尤其是最近这一年左右吧,咨询的也慢慢变得多了。
对桶装水的依赖、净水设备的走红,都承载着人们对水质的担忧。更不要说,兰州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
还是从兰州说起。根据现有官方消息,4月10号下午,威立雅水务公司就已测到出厂水苯含量明显超标。但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公司才最终确认超标并上报市政府。又过了6个小时,才进行了断水操作。
记者查阅发现,无论根据《兰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还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相关的单位发现应当报告的事项后,最多也应该在2个小时内上报行政主管部门。
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尽管有关规定法律和政策对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发布等程序和措施都有相关规定,执行起来却仍存模糊地带,也缺乏严格的事后追责机制。
国家饮用水水质监测网长春监测站主任王传录介绍,我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106项检测指标,已经基本达到国际水准,各地都会按照这一个标准做检测。
王传录:关于监测频率国家标准这块它有一个规定,我们现在在这个标准基础上有可能就是高于国家要求,像有可能有的说要求说一个月检测一次,但我们有可能频率是比他还要多。
浙江永康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徐莉敏:随时它都把我们的水质检测结果通过电脑转换系统,直接传输到我们省里面的那套系统里面,假如慢慢的出现异常的话,它随时随地会报警的。
但是,武汉市水务水质检测中心主任阮泰棋也表示,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对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检验测试要求,有的需要时时检测,有的则定期抽查。
阮泰棋:国家标准里面一共有106项指标,有常规项目和非常规项目。你们关心的比如说兰州这一个项目,它是属于非常规项目中的苯,它是半年做一次。
此外,业界还呼吁,已经部分实现了实时监测的自来水水质检验测试的数据,可以借鉴空气质量的发布方法,向社会实时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公布过全国层面的城市饮用水水质状况。但根据环保部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报告》,我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解决饮用水水质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监测和事后处置,治本之策还是保证水不出问题。但是,无论是水源地污染危机,还是输水管材隐患等等,都可能让“脆弱”的饮用水成为健康杀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全国600多个城市进行的饮用水普查结果为,合格率约为83%。在他看来,水源问题最为关键。
刘文君:从我们政策来讲,一类、二类基本上才能作为水源,后来因为一类二类实在太少了,所以三类默认可当作饮用水源,所以这种三类作为饮用水源通常也就是一半左右能够达到三类的标准。有些地方他发展,他没有严格执行饮用水源的相关的条例,所以他可能有的化工厂就离我们水厂会比较近,有比较大的一个风险。
饮用水从水源流出,还要经过管网、水箱、蓄水池等等。曾有住建部工程师发表论文说:184个大中城市2000年至2003年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福建南平供排水公司总经理许锦荣和记者说,二次供水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许锦荣:用户的水池是由物业管理公司,或者是开发商负责管理的,我们就没办法介入。第二个就是管道的污染,目前我们公司使用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球磨管,但是用户水表后面的管道,因为是由开发商或者用户自己装的,这个管道如果采用国家已经淘汰的镀锌管,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前段时间,央视记者曾经走访了上海、北京等地建材市场,果然发现,很多自来水管的销售价格会理论上的原料还要便宜。
答案就是,这些厂家用的,根本不是白色的高等级聚乙烯、或聚丙烯颗粒,而是源自于化工桶或者医疗垃圾的回收塑料。
这样的市场乱象,亟待监管,而在刘文君看来,我国对于整个供水系统的维护管理,也亟待升级。
刘文君:对于管道的清洗,在国外可能定期比如说一个月左右要清洗一次管道,国内目前这一个方面比较少。实际上从这几年的水质的监管,比原来是有很大的强化,比如说那个清洗要求半年清洗,也加钙了,补氯等等。但是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
一次饮用水污染的公共事件,足以敲响全国层面的饮用水安全警钟。警钟长鸣、有所作为,为的是公众健康,也为了子孙后代。(记者 庄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