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持续提升区域绿色生态空间;新增437件健身器材、2个体育公园,更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举办多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文化产品……2023年,东城区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求,以更高标准、更强举措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往“细”里走,往“精”里寻,全力营造整洁有序、景色优美、幸福宜居的城市环境,不断的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清晨,家住北二环的陈霄云,带着小孙女来到柳荫公园。湖畔,年轻人跑步健身;广场上,老年人练习剑舞;沙坑里,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2023年,这座建园31年的老牌公园完成全龄友好改造,“一老一小”在这里各得其乐。
2023年,东城区完成了柳荫公园、桃园铁路沿线绿地、蟠桃宫绿地、广渠春晓和广渠秋韵共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绿地的改造提升,持续优化区域绿色生态空间,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更舒适的户外休闲场所。
经过改造,二环边上的这些“老”公园,焕发出“新”生机。广渠春晓公园附近有着优肯幼儿园、文汇小学等多所教育场所。放学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公园在改造中专门开辟出儿童活动区、多功能活动区及生态科普区,新增设的儿童攀爬架、娱乐沙坑、趣味科普等色彩丰富、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儿童娱乐设施,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与广渠春晓公园隔着广渠门桥相望的广渠秋韵公园,增添了不少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场地和设施。走进广渠秋韵公园,有一条用鹅卵石和木条、木块铺成的五感刺激健身步道。步道上印有运动热身分解图,为运动健身的市民提供参考。公园健身活动区增设的各种健身器械,成为老年人健康运动的“神器”。
老公园为何需要进行全龄友好改造?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全龄友好型公园是指在公园建设过程中,贯彻全龄友好理念,最大限度地考虑全年龄段,关切老年人、儿童的使用需求,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游园体验和公园环境。
就拿柳荫公园来说,公园的主环路以前是青石板铺装的,时间久了变得坑洼不平。改造中,换成了弹性沥青路面,不管是跑步、推轮椅或婴儿车,都畅通无阻。环湖的栈道也是应居民需求新添设的。从主环路旁开辟的小径踏入南侧驳岸,一条新建的棕色栈道将一池清水环绕起来,站在外挑的木平台上,可以拍摄湖心岛上的鸳鸯、野鸭。冯丽说:“想跑步、快走的市民,选主环路;想亲水、驻留的市民,可选木栈道。这样一来,公园交通就实现了快慢行分离。”
桃园铁路沿线绿地、蟠桃宫绿地、广渠春晓和广渠秋韵这3处全龄友好型公园,不仅完善了服务功能,还文化味儿十足。在改造过程中,东城区对蟠桃宫周边绿地中的碑亭、广渠春晓绿地内景墙进行翻修,对广渠秋韵绿地内雕塑做修复并展示,延续了蟠桃宫和广渠门文化;桃园铁路沿线绿地拆除破损景墙并进行铺装,补齐地被、增加桃树,让百姓在景观中了解文化背景。
全龄友好型公园以有序的环境空间为核心、以绿色生态为基底、以功能需求为指引、以文化特色为串联,让市民在休憩时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使“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变成现实。
老公园存在设施老化的问题。改造以后,不仅新铺了地,更新了设施,还新建了很多适合老年人和孩子们的娱乐设施。现在,我和小孙子天天都会来转一圈。
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笼式足球场……2023年,东城区筹措2000余万元资金,新建、更新437件室外健身器材,推动2个体育公园建设,增加体育场地10.2万平方米,使群众健身更便捷、更满意。目前,东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1平方米。
为进一步提升“15分钟健身圈”品质,让市民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方式,面对辖区闲置空间资源不足的客观条件,东城区体育局组织有关部门实地勘探,寻找为群众建设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每一个“金角银边”,与区园林绿化局、街道等部门一道,征集群众对健身器材的需求,复合利用空间资源,着力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根据接诉即办诉求受理情况,东城区将“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作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任务清单,并将“更新、新建室外健身器材”纳入区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区体育局全年共汇总整理“每月一题”相关诉求200余条,这中间还包括器材维修、维护诉求70余条,器材新增、更新诉求50余条,器材环境整顿诉求80余条,均在第一时间与相关责任单位或运维机构沟通协调,并妥善解决。
“体育场地设施的巡检维护工作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区体育局机关及所属各事业单位充分的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0个在职党支部划分责任街道、公园,142名党员干部包片包点,每月对辖区内的400余处健身场地和3354件健身器材开展巡检。”东城区体育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全年巡检共计察觉缺陷300余处,均及时反馈给街道和器材厂家,督促尽快更新维护,使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
“前些日子,咱这边的乒乓球台台面破损、地胶裂开,大家都没法打球了,我们几个乒乓球爱好者就跟相关单位反映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交东社区乒乓球活动场地,正在锻炼的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和记者说,区体育局和街道、社区都很重视,很快就打电话过来询问,后来在社区召开座谈会进一步面对面交流,最终是区体育局包球台、社区包围网、厂家包地面,都给维修好了,后续按照居民自治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管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如果没有居民参与,只是直接换球桌、铺地胶,可能群众满意度不会这么高。”东城区体育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借助街道、社区搭建的座谈会这个交流平台,区体育局在协商共治的模式下面对面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进而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小区里刚更换了一批新器材,给大家伙儿健身提供了好条件。现在天冷了,去太远的地方锻炼也不方便,有了这些健身器材,可以不出小区就能活动活动,锻炼的时候还能和街坊聊聊天,特别好。
2023年以来,东城区文化惠民活动好戏连台,一场场亮点纷呈、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将欢乐送到群众家门口,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
“梦的想的变成了现实,迎来一片欢天喜地……”优美的歌声在东花市街道礼堂响起,拉开了2023年东城区“惠民演出进基层”东花市街道专场活动的序幕。诗朗诵通过表演者声调节奏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将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猴戏、模特秀精彩连连,令观众眼前一亮;川剧表演者动作流畅、尽显功底,引得观众齐声叫好。来自东花市街道辖区非公企业的青年党员陈释鑫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专业的演出,很开心。”
在钟鼓楼文化广场、地坛公园、玉蜓公园、龙潭中湖公园相继举办的2023年东城区“百姓周末大舞台”演出活动,既有歌曲、杂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也有相声、数来宝、变脸等颇具民间传统文化色彩的精彩演出,着实让观众在家门口过了一把“文化瘾”。
在地坛公园,90分钟的“综艺颂说新辉煌”演出现场,不断传出阵阵欢笑声、鼓掌声、喝彩声。“演出开始后,老街坊和来公园游玩的游客们便不断聚拢过来,让演员们的热情愈发高涨。”“百姓周末大舞台”演出方、北京东城快板沙龙艺术团副团长邵广磊说。
“钟鼓楼文化广场、地坛公园、玉蜓公园、龙潭中湖公园,这些作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地标场所,是群众游憩、休闲及健身的好去处。”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强活动阵地,东城区将上述四地作为“百姓周末大舞台”演出场地,旨在实现发展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目标,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进一步走近群众。
记者从区文旅局了解到,“惠民演出进基层”“百姓周末大舞台”作为东城区重要民生实事,已成为政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力举措。为促进文化惠民工程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区文旅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尊重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和参与权,按照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方式,建立了群众文化需求征集机制,精准提供文化服务供给。
为确保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开展,区文旅局积极落实监督评价制度,利用定制第三方监督服务、文化馆总分馆责任制等形式对每场公益演出实施现场监管,并在演出结束后随机选取观众听取意见建议,收集演出效果评价表,保证演出质量。
截至目前,东城区已举办“惠民演出进基层”活动17场;在地坛公园八区、玉蜓公园市民文化广场、钟鼓楼文化广场、龙潭中湖公园摩天轮广场等场所举办50场“百姓周末大舞台”活动。高品质文化内容走到群众身边,并逐渐形成常态化品牌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2023年,我们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创作了更多详细的内容紧跟时代、形式开放创新的作品,让每一场演出兼具艺术欣赏性与参与互动性。“百姓周末大舞台”接地气、节目好、形式新,既可以让民间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