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雅广东游学(4.1~4.5)丨张颂文点赞,近代中国最前卫的建筑模式
近日电视剧《狂飙》迎来大结局,也让张颂文一战成名,47岁的年纪,可谓大器晚成。除了在《狂飙》中演技炸裂,前几年他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的表演,以及综艺娱乐节目中指导年轻演员的方式也为人称道。
25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高职班的他,曾做过饮料销售员、酒店服务员、印刷厂工人。在一档综艺娱乐节目中他还透露,自己曾经做过5年导游,获得过“广东省最佳导游”的荣誉。他说当时(90年代)国内的工资水平大概是500元,而他一个月的工资最高达到过两万。
后来在江门拍摄《狂飙》期间,他曾多次介绍和推广侨乡。他的文字和节目中的谈吐,无不体现个人文化功底,以及对于家乡深沉的爱。他成长于广东,这种文化渊源和修养,一定与广东毫不张扬的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密不可分。
4.1-4.5,5天4晚,躲开炎热,避开人流,由著名“广东通”邱靖老师带队,解密《狂飙》内外的广东,走进东西合璧的开平碉楼、千年商都人文广州、有海景有历史的阳江海陵岛。
广东曾是百越生活的边陲之地,进入文明社会,得益于秦始皇的贴身侍卫、后来的南越国国王赵佗。秦末,南海郡尉赵佗自立为王。西汉时,南越国为汉朝藩属国。共历经5王,享国93年(BC204-BC112)。
当然这本是史书记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座南越王墓的出土,人们才能确信昔日这个边陲古国曾有过的繁盛。
汉墓十室九空,南越王墓却摆脱“魔咒”奇迹般地完整保留下来了。最受瞩目的是丝缕玉衣,为中国出土的十几套完整玉衣中,年代最早的的一套。
其源自汉人以玉衣做葬服的古俗,精致细腻程度体现着中原先进文化的印记。但上衣的对襟形式、玉片的外观品种皆为南越独有,焕发着南海之畔独特的光芒。
南越王博物馆实际上由两个博物馆组成,它的另一部分是原来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是2000年前的南越国王宫御苑遗迹、遗物等。除此之后,馆内的“南国砖井”还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水井。
今天的广州,依旧是东亚大陆举足轻重的港口城市。不同于深圳,从小渔村快速地发展起来,回溯到公元3世纪30年代,广州就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中国第一大港。元代,马可波罗行记记录了泉州的繁盛,广州港的光芒一时被掩盖。
但到明清两代,广州重回主位,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历久弥新,这座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港口城市,今天仍旧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贸易口岸。
从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简屋和商业骑楼建筑,到后来西洋建筑开始大举传入,岭南建筑从未停下发展演绎的步调。
为了与炎热潮湿的气候相适应,岭南建筑大多通透、轻快、淡雅。锅耳屋’、‘天井、植物、流水……这些符号是岭南建筑的重要象征。
因为地处沿海,岭南建筑又最早吸收了西洋建筑文化,比如“碉楼”、“骑楼”,无不折射出西方建筑的韵味。
清末明初开始流行于岭南城镇的骑楼建筑。在保留了源于干栏式建筑上实下虚的痕迹,柱式和临街一面又引进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称为“洋式店面”、不拘一格中西拼合的装饰手法,套色玻璃、卷铁窗花、瓶式栏杆、拱形门窗,几何形水池……
这些建筑,在岭南城镇中曾经风靡一时,带着过往记忆和气息,仍然散落在岭南的街头巷尾,成为近代岭南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位于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由华侨回乡修建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奢华欧洲风格搭配平墙铁窗以防土匪攻袭,十足的中西合璧,每一个窗裙、窗楣甚至花纹的雕琢,都独具匠心。
它们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20世纪建筑遗产。目前为止开平地区保存了1800多座碉楼,分为三种形式:由若干户人家共同兴建的众楼,由富有人家独自建造的居楼,及出现时间最晚的更楼,也可根据材质分为石楼、土楼、青砖楼、钢筋水泥楼。
这种绝无仅有的乡村景观融合体,见证的是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史,记忆明代以来以防匪为目的的当地建筑传统的最后繁荣。
相较于风格鲜明的碉楼,显然骑楼更具代表性。我们此次游学会专门到访一处被保护下来的民国古城,这里曾经是老开平城所在地,如今已经作为文化遗产被整体保护,并对公众开放。这里就是江门的赤坎古镇。
王家卫在拍摄《一代宗师》时,选择在赤坎取景,他评价:“赤坎是拍摄年代戏的天然摄影棚。” 这里也受到众多影视剧组的青睐,《让子弹飞》《误伤2》 等几十部电影在这里取景。
近期大热的电视剧《狂飙》更是在江门取景拍摄,曾做过五年广东导游的主演张颂文,在拍戏期间就连发数十条微博点赞侨乡,宣传江门。
1987年风光毓秀的阳江海域里,沉静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惊世现身,宣告了海上丝绸之路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
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运载着南宋初年价值连城的对外出口货物。
其中90%左右都是来自各地的瓷器,包括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等,样式形制各不相同。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精美的金银器、铜铁器、漆木器……
出水文物数量之大,令人瞠目。至2019年3月20日,所清理出来的文物已达14万余件。清理仍在继续,预计文物总量将会超过16万件。
如此大体量的“南海一号”,打捞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1987年第一次被发现到2007年真正开始打捞,隔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里,中国水下考古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广东水下考古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艰辛……
此行,我们邀请到广东水下考古专家、“南海一号”打捞亲历者李岩老师,为我们还原艰难的沉船打捞历程、讲述其中动人的传奇故事。
我们将实地参观古沉船的清理现场,在琳琅满目的各类瓷器中,遥想那个极富浪漫冒险色彩的远洋贸易时代。
当忽必烈的蒙古铁骑,跨过中原,来到东南沿海。随着文天祥被俘,南宋的最后势力,也被迫来到广东新会一带,最终在崖山海战中失利。南宋右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
南宋和元军在海上的最后决战血雨腥风,经历海战失利后,南宋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带着最后人马退守阳江,面对三次招降拒不投降,最后在海陵岛殉国。
300多年后,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游海陵岛时,挥笔写下这样的诗句:“峰如眉黛翠如环,破镜迷离烟雾间。昨夜双鱼何处去,戙船多在海陵山。”。历史风云过后,这片土地又回到平静。
海陵岛不仅有古老而淳朴的渔港,还有洁白而绵长的沙滩。在这里,我们大家可以尽情享受海洋的馈赠,出海“劳作”,漫步沙滩,欣赏南国日落…听着海声入眠。
我们乘渔船出海,跟随渔民拖网捕鱼、海钓,在渔船上就餐,体验真实的渔民生活。
本次游学,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导师阵容,相信会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文化盛宴。同时,我们也为大家安排了独具风格的广东美食,切身体验广东的饮食文化。
“天高皇帝远,相对约束就少一些,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自由度就高很多。这种独立性也孕育着自由的机会,使得岭南在近代以来能吸收全世界的文化,像一个窗口。比如清朝天花大流行,连皇帝都死于天花,后来引入了牛痘接种技术才得以控制。这种牛痘接种技术的推广,最早就是广州口岸开始推行的,是广东本地跟英国的一些医生合作的结果,代表人物是皮尔逊和邱熺。
近代珠三角地区进入了快速的提升期,这里成为过去两百年中国人口增长比例最高的一个区域,现在已超越了七千万人。人口剧增说明这一个地区很吸引人,很多外地人愿意来这里发展……”